武漢園叮叮景觀科技有限公司
聯系人:張經理
Q Q:583952326
座機:027-50104567
電話:13986594959
郵箱:admin@yuandingding.cn
官網:www.socialviability.com
地址:武漢市高新大道780號沃德中心1號樓1116室
第一篇 總綱
一、項目概況
黃石,位于湖北省東南部,長江中游南岸,其自然環境優美。擁有“三山兩湖”等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的風景名勝,素有“半城山色半城湖”之稱。
黃石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,也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。黃石市工業文化底蘊深厚,工業基礎較好,有“青銅故里”、“鋼鐵搖籃”、“水泥故鄉”和“服裝新城”之稱。
“大美黃石,眾樂天堂,山水客廳”——黃石大眾山位于慈湖北面,其西面為青港湖,東面為青山湖,風景優美,山勢平緩,最高海拔197米。
大眾山位于黃石港區城市中心,是難得的一處城市中的自然山林。其森林植被茂密,業態形式多樣,周邊交通方便,文化資源豐富,平時前來游玩的居民眾多,是一處具有開放潛力的公共休閑旅游地。
本次,借大眾山國家級登山步道建設的契機,將對大眾山進行整體開發建設。建設內容包括:國家級登山步道的建設,公益性體育項目的建設,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以及自然植被系統的優化和提升。
二、優勢分析
資源優勢:大眾山具有豐富的森林植被資源,農田水塘資源,有多變的地貌特征,適合打造優美的自然景觀,能形成“大美”的登山步道景觀。
市場優勢:大眾山在黃石是一處老幼皆知的休閑健身山林,平時就有大量的游客,待開發成熟后,必然會吸引更大的客流量,成為真正的“眾樂天堂”。
區位優勢:大眾山位于鬧市中心,是難得的城市中的山林,是城市“山水客廳”般的存在。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必然帶來無限的商機。
空間優勢:在生態保護的原則下,大眾山還存在著大量的可利用的閑置用地,具有進一步開發的空間。
文化優勢:大眾山文化具有多樣性。既有青山灣以青龍寺及山林為依托的山野禪宗文化,又有青港湖以菜田為特色的田園農耕文化,更有楓樹坳以街道為主體的城鎮文化,其文脈跨越了三個文明期。同時,其地處黃石港區,又具有黃石港運動之城的特點。眾多的文化資源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,給大眾山帶來了無窮的活力和生機。
三、項目定位
四、文化主題
體現以運動為主的黃石港區特有的文化主題,并由此引申出養身文化、養心文化。本方案不管是從功能設置還是環境布置都圍繞這一主題展開。
1. 功能設置:以登山步道為依托,以山地運動設施為補充,圍繞運動主題附設交通、駐留、集散、救護、疏散、環衛、安保、通訊、電信、餐飲、休閑、理療等功能。
2.環境布置:以運動文化為題材設計構筑物、標志物、情景雕塑、廣告燈箱等。在室外家具的設計中加入運動符號。
五、設計理念
六、設計原則
1.生態保護原則:大眾山國家級登山步道及山體運動公園是針對環境的保護性開發,是對大眾山植被及生態系統的修復工程;
2.資源共享原則:政府、村民、投資商共同開發、建設、經營、管理大眾山登山步道和山體運動公園,達到雙贏的目的;
3.經濟節約原則: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建設,力求以最少的成本達到最佳的效果;
4.應地制宜原則:充分利用現有地形地貌進行項目設置和基礎設施建設,使方案具有可實施性。
七、開發策略
以大眾山國家級登山步道為依托的保護性開發
1.自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
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,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的骨架,在現有山路及空地上進行體育運動項目開發。所開發項目與整體風格相協調。
2.人文資源的保護與開發
保留原有民房及農田、經濟林資源,邀請原住民以入股的形式進行商業開發,形成以體育、養身為主題的休閑產業。
八、設計范圍
本次設計范圍包括:大眾山山體運動公園布局設計、國家級登山步道設計、山體綠化環境設計、公益性運動項目設計和服務性配套設施設計。
第二篇 總體設計
大眾山國家登山步道由三個路段組成,分別是青港湖路段、楓樹坳路段、青山灣路段。這三個路段的地形地貌、植被分布、村落分布、文化特質均有著較大的差異。大眾山運動公園設計將結合這三個不同的特點,形成三大特色區域,并以登山步道為紐帶進行串聯。
一. 青港湖入口路段——密林探幽,生態農莊
該路段景觀資源較為豐富,有村落景觀,農田景觀,山坡景觀,山林景觀以及林間空地,同時有部分水資源。 因此,在該區域擬形成一個以射擊、越野為主的運動項目和以農家田園文化為主體的休閑養身農場。既適合年輕人尋幽探險,也適合中老年人休閑養身,更適合少年兒童嬉戲玩耍。
二.楓樹坳入口路段——文化小鎮,拓展基地
該路段離開鬧市區最近,既有城鎮街區,又有一塊較為平坦的場地,四周為山林,景觀資源較為單一。因此,在該區域擬以參與性的活動為主,形成一個以野外拓展訓練為主的運動區域,同時輔以以休閑、購物、餐飲為主的時尚文化小鎮。
三.青山灣入口路段——香花醫院,森林浴場
該路段位于深山老林之中,植被茂密,山路平坦,同時又有一座廟宇掩映其中。在該區域擬形成一個以山地自行車為主的運動區域。同時輔以以漫步、休閑、理療為主的具有禪意的養身山林。
第三篇 登山步道設計
一、總體設計
項目概況
大眾山國家級登山步道總長28公里,與東方山步道相接,由楓樹坳、青山灣、青港湖3個主要入口進入。
步道地形多變,既有平緩的山間步道,又有陡峭的山路,也有田間步道。
路基情況大部分為原土路基,少部分為硬石路基,極少部分為裸露的巖石。
根據不同的地形和路基情況將采用不同的步道設計手法。
設計原則
步道設計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,結合現狀進行設計。
參照國家級登山步道的設計規范要求。
以上位規劃提出的標準段設計為主,補充特殊路段的做法。
總體布局
根據國家級登山步道的設計規范要求和現場條件,設計起始廣場、主體步道、休息節點、終點平臺等空間,同時輔以主題形象、展示系統、導示系統、救援系統等設施。
二、分項設計
起始廣場設計
在青山灣、青港湖、楠竹林、楓樹坳四個主要的入口,設計登山起始廣場。廣場上設主題形象標記,同時設停車場和小賣部、廁所、急救站等設施。將青山灣入口設為主入口,設一座門頭。門頭形式以佛教山門為藍本,采用自然的材料和現代的手法來體現,既和青山灣的寺廟文化相呼應,又和登山步道的風格相協調。
青山灣靠寺廟入口
青港湖入口
楠竹林入口(效果圖)
楓樹坳入口廣場與牌樓
休息營地和節點設 計
休息節點分為休息營地和路邊休息點兩種。休息營地供三處,分布于較為平坦的林中空地,利用現有民房進行改建,其建筑風格為山野鄉村小屋的形式。路邊休息點共九處,根據地形地貌的不同,分為架空平臺和路邊休息節點。架空平臺設于地形陡峭,樹林茂密處共三處。路邊休息點設于地形較平緩處,共六處。
休息營地(農家小院)
休息營地
休息營地
架空平臺(果園)
在局部以架空棧道的形式,形成“樹屋”式的休息平臺。在林下種植耐蔭的觀花地被植物。
架空平臺(野外拓展營與彩葉樹林)
路邊休息點(菜田與野花坡山林步道)
路邊休息點
標 準 路 段 設 計
木樁礫石步道:采用礫石鋪路,同時利用原木固土、防滑、止水。用于山間較陡峭的地形,路幅較窄的路段,結合臺階設計。
木樁砂石步道:采用砂石鋪路,兩邊塊石固邊。用于山間較平緩的地形,路幅較窄的路段。
塊石嵌草步道:采用自然塊石鋪設,石縫間種植草本植物。用于山間里陡坡或懸崖較近,路幅特別窄的路段。
三合土步道:采用三合土進行步道鋪設,以石塊圍邊固定。用于田間較平坦的步道,和山間部分平緩地帶,路幅較寬的路段。
原木棧道:利用帶樹皮的原木假設棧道,形成粗獷的視覺效果。用于特別陡峭的地形。
特 殊 路 段 設 計
廊下條石步道:部分路段與建筑間距離較近,因此,利用建筑山墻形成長廊,廊下步道采用長條石板鋪砌。
巖石嵌草步道:利用原有山體的巖石進行防滑處理后在縫隙中種植觀花觀葉灌木。用于山體巖石裸露的地形。
原土落葉步道 : 利用已有板結的原土進行整平夯實處理,并保留部分落葉。用于山間較平緩的地形。
石階梯: 在局部地基情況較差的陡峭土路段,用石階梯形成安全的步道。
第四篇 綠化環境設計
一、設計原則
在原有植被基礎上進行補充,完善,做加法,不做減法;
根據不同的路段種植不同的品種,形成統一風格下的豐富的植被景觀;
補充觀花、觀葉、觀果、聞香、理療植物,以達到植物多樣性原則;
補充蜜源植物、漿果類植物,以吸引鳥類和昆蟲,以達到生物多樣性的目的。
二、設計布局
延續大眾山原有的植被特點,形成自然、野趣的植物景觀
青港湖入口段——野花山坡,生態農莊:
該路段有農田景觀和山坡景觀,因此在該區域保留農田,在山坡上種植大片的野花地被,以形成爛漫的山花景觀。同時在農田邊的空地上種植果樹。
楓樹坳路段——野花地被,彩葉樹林:
該區域有一片為平坦的場地,四周為山林,景觀資源較為單一。因此,在該區域種植彩葉樹和野花地被,形成有空觀賞紅葉的好去處。
青山灣路段——香花醫院,森林浴場:
該路段位于深山老林之中,植被茂密,在該區域種植中草藥和聞香植物,形成保健型的城市山林。
三、植物選擇
第五篇 公益性項目設計
結合登山步道,在山林中開辟山地自行車項目。山地車運動項目根據地形和環境可分為:全山地、越野、土坡騰躍、速降、耐力賽、自有騎、花式下山、林道等。分布在大眾山北坡。
攀巖運動有“巖壁芭蕾”、“峭壁上的藝術體操”等美稱,由登山運動衍生而來,富有很強的技巧性、冒險性,是極限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。分布在楓樹坳北部。
真人射擊對戰游戲,可利用地形形成山地叢林野戰場。
野外拓展項目
又叫體驗式培訓項目,是通過訓練課程有效地激發企業人員的潛能,加強團隊的協作精神。 現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公司和企業的青睞。主要培訓課程有:高空項目、半高空項目、場地項目、水上項目以及自然環境利用的主題項目等。分布在楓樹坳附近。
第六篇 服務性項目設計
一、養心主題禪修院
在青山灣附近,結合青龍寺的文化特點,利用原有民房,設計以禪茶、素食為主的服務項目,并打造具有禪意的建筑和庭院環境。建筑和庭院采用山林禪院風格。
二、運動主題休閑街
休閑小鎮
三、養生主題生態園
農家小院